三星、高通高管造访小米:一场关乎未来汽车产业的深度博弈
日期:2025-03-25 10:58:06 / 人气:15
一、事件背景:顶级高管中国行的多重意涵
罕见的高层互访

人物层级: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三星集团掌门人)、高通总裁安蒙均亲自到访小米汽车工厂,显示出对小米汽车业务的高度重视。
特殊时机:李在镕此次中国行是其2020年涉嫌贪腐案宣判无罪后的首次海外行程,政治与商业意图交织。
行业背景:访问发生在三星集团"向死而生"内部研讨会后,折射出三星在AI时代面临的战略焦虑。
中国市场的战略权重
政策红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参与表明外资企业对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市场的政策预期。
竞争格局:中国本土车企崛起(比亚迪、蔚来等)挤压外资品牌空间,三星、高通急需通过小米这样的本土新势力寻找突破口。
二、三星的战略意图:汽车零部件的"补位战"
汽车芯片与显示器的双重诉求
芯片领域:
现有布局:三星汽车芯片已供货奥迪、特斯拉等,但在中国市场影响力不足。
合作契机:通过小米切入中国智能座舱芯片市场,与高通形成差异化竞争(三星侧重存储芯片,高通主导计算芯片)。
显示领域:
市场现状:小米SU7 Ultra屏幕由中国厂商主导(TCL华星、京东方),三星急需重建供应链话语权。
技术优势:三星AMOLED屏幕在色彩表现、刷新率上仍有竞争力,可能通过定制化方案重新供货。
AI时代的生死突围
业绩压力:2024年Q4财报显示,三星营业利润/收入双低于预期,HBM内存落后于SK海力士。
转型方向:李在镕强调"向死而生",汽车零部件被寄予厚望,此次访问或为抢占中国智能汽车增量市场争取时间窗口。
三、高通的进击路线:巩固智能座舱,突破ADAS
智能座舱的主导地位
市场数据:Canalys报告称高通占据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67%份额,客户涵盖小米、蔚来等新势力。
深度绑定:小米SU7采用骁龙8295芯片,双方合作延伸至未来车型,形成软硬件生态闭环。
ADAS领域的关键卡位
技术突破:SA8620P高阶智驾方案支持城市NOA、记忆泊车,预计Q2量产,已获多家车企定点。
合作深化:通过小米SU7的智能驾驶升级(预计2025年推送城市NGP),高通可验证其ADAS方案的市场接受度。
四、小米的战略价值:新势力的"战略高地"
交付量与估值的双重杠杆
销量奇迹: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20万,刷新行业纪录,成为资本与供应链争夺的焦点。
估值影响:2025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首款纯电SUV YU7年中发布,持续拉升市场预期。
供应链话语权的博弈
议价能力:小米同时与三星(屏幕)、高通(芯片)深度合作,形成多供应商制衡格局。
技术路线:小米自研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但在核心芯片与显示技术上仍需依赖外部伙伴。
五、行业启示:智能汽车供应链的三大趋势
生态绑定:从零件供应到系统集成
案例分析:高通通过骁龙数字底盘整合芯片、算法、云服务,形成完整解决方案;三星试图以存储+显示切入系统级合作。
小米角色:作为整合者,小米推动供应链从单一部件供应向软硬件协同进化。
技术竞赛:智能座舱与ADAS的双轮驱动
座舱智能化:高通占据67%市场份额,但三星存储芯片(如LPDDR5X)仍具不可替代性。
驾驶智能化:高通SA8620P与英伟达Thor、地平线征程5形成三足鼎立,技术迭代速度决定市场格局。
本土化博弈:外资企业的中国生存法则
三星困境:HBM落后本土对手,需借小米补位中国新能源市场。
高通优势:深度绑定中国车企(小米、蔚来等),通过本地化研发(北京研发中心)巩固市场地位。
六、未来展望:谁将主导智能汽车供应链?
小米的进击之路
技术突围:自研超级电机、800V高压平台,计划2025年实现电池技术突破。
生态扩张:以汽车为入口,打通手机、IoT设备,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
三星的转型挑战
时间窗口:若无法在中国市场快速建立合作,HBM落后将进一步扩大至汽车芯片领域。
突围路径:通过存储芯片差异化竞争,争取成为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
高通的统治危机
潜在威胁: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优势明显,地平线征程5在自主品牌渗透率提升。
防御策略:加速ADAS方案量产,深化与中国车企的全栈合作。
作者:天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庞麦郎的“翻红”密码:当“抽象...04-02
- 特斯拉困境非马斯克独揽04-02
- 红果短剧:革新短剧市场,引领行...04-02
- 让李荣浩破防的NFC小卡翻车,...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