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VS硅基:二级市场的人机生死竞速,谁将笑到最后?‌

日期:2025-03-20 14:07:25 / 人气:30


在灯火通明的金融街,基金经理们正埋头苦读路演资料,试图捕捉每一个可能的市场动向。然而,他们或许未曾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机竞赛”正在悄然上演。在这场竞赛中,主角不仅仅是勤奋的人类分析师,还有那些永不疲倦、飞速成长的AI程序。

过去一年,AI技术突飞猛进,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深度研读研究报告,再到输出有逻辑的投资建议,它们正一步步动摇着延续五六十年的传统投研流程。当人类还在与生物钟抗争时,AI已经凭借强大的“数字大脑”和惊人的输出效率,开始威胁到传统金融从业者的地位。

‌“数字同行”来袭,人类分析师何去何从?‌

面对AI的崛起,有投资总监预言:“十年之内,这个市场上90%的基金经理、分析师都会消失。”而另一位研究总监更是激进地认为,这个时间不需要十年,五年就足够了。

的确,人工智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了其强大的替代能力。在制造业,焊接机器人和智能物流车已经大幅压缩了生产线的人力需求;在保险业,人工智能客服和保单审核系统已经普及,人类客服的身影越来越少。那么,在金融行业的核心领域,AI的渗透为何迟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呢?

‌壁垒虽坚,但裂缝已现‌

原来,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为AI的渗透设置了重重障碍。投资研究工作的非标性、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专业性和成熟度要求,以及文化阻力,都使得AI难以轻易涉足。然而,这些壁垒真的坚不可摧吗?

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些顶级资管机构内部,AI机器人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只是对外保持低调。它们参与线上路演、记录发言内容、提炼关键词和重要内容,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力的耗用。尤其是在面对海量路演和上市公司反路演时,AI的优势更加明显。

‌AI的“无情”优势与劣势‌

在交易和下单环节,AI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空间更大。它们可以智能化地进行拆单、下单、抢单、撤单等工作,而且不受情绪影响,这在很多场合都具备优势。此外,在一些量化私募机构里,AI能够参与的工种更多,因为它们在交易频度和合规要求方面有着更宽松的空间。

然而,AI也并非无所不能。在主观投资范围内,人类分析师的经验和直觉仍然是AI难以替代的。但即便如此,也不排除有人尝试通过训练交易机器人来模拟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风格。

‌人机结合,共创未来‌

虽然AI的崛起令人惊讶,但当下的现实仍然是如何把资深投研人员的“主观能力”和AI的“特点”结合起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帮助研究员作研究、帮助基金经理做投资。它们通过对已存在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给出投资信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事件推理能力,辅助投资顾问高效完成市场热点分析和大盘解读。

或许,那个汹涌的时代已经接近到来。在这场碳基与硅基的生死竞速中,谁将笑到最后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将见证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新时代!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